靈性覺醒:虛心學習

靈性覺醒:虛心學習

啟發內在智慧:虛心學習

前導故事

《論語·公冶長》記述著這樣一段事蹟

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孔圉,虛心好學,隨時隨地向別人請教自己不懂的學問。

孔圉死後,衛國國君授予謚號為「文」,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。

孔子的學生子貢心生疑惑,他認為孔圉仍有不足之處,

於是問孔子:「孔文子因什麼資格被稱之為『文』呢?」

孔子回答:「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『文』也。」

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勤學,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、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教為恥辱,

因此用「文」字作為他的謚號。眾弟子聽了頻頻稱是。

孔子自身也是敏而好學、不恥下問的表率,他曾說「余非生而知之者」,我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。

有一次,他去參加魯國國君祭祖的典禮,進了太廟,他把自己不明白的事都向人提問,鉅細靡遺無一遺漏。

當時有人譏笑他說:誰說孔子是有學問的「聖人」,懂得禮儀?他來到太廟,見甚麼都要問,真是徒有虛名。

孔子聽了說道:「對於不明白的事,遇人必問,這正是我求實知禮的表現啊!」

結論

學習要有效,一定要誠懇而謙虛,才能向他人學到東西,而「模仿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,

例如:有位朋友心性修為非常好,只要我們誠懇謙虛地請教對方,相信對方一定非常樂意將他的方法分享給我們。

見賢思齊,學無止境,只要虛心學習,我們的心性修為,也必定能夠提升到所欲達到的境界。


點選「下方連結」收看精彩靈學內容。